Invidious──YouTube的替代前端

厭倦了 YouTube 上的廣告、記錄你的喜好再用演算法餵影片給你嗎?雖然我認為由使用者產生的內容不要綁死在單一平台,以影片來說應該多使用例如 LBRY (Odysee) 甚至自架 PeerTube 將自己生產的內容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由平台來決定你的影片觸及率。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YouTube 上的影片資源是最豐富的。Invidious 是一個替代 YouTube 的前端,後端仍然是 YouTube 的資料,因此只要在 YouTube 上看的到的影片,在 Invidious 應該都可以看到。沒有廣告、沒有追蹤 cookie、不用 JavaScript、沒有演算法推薦,不綁 Google 帳號,而且註冊之後也可以訂閱頻道。Invidious 站之間沒有互聯,但是你可以將訂閱匯出,再到其他站匯入。

當然,Google 不會樂見這樣沒有廣告的使用方式,以前有其他類似的替代前端使用 YouTube API,缺點之一是每個 Google 帳號使用的 API 有流量的限制,更嚴重的被判斷違反使用者條款而遭到停權。但是 Invidious 專案標榜沒有使用官方的 YouTube API,而且這個專案自 2018 年起已經超過 4 年了,除非 YouTube 將現有的架構大幅改造,短時間內應該不致於受影響。就像會阻擋 YouTube 廣告的瀏覽器或是瀏覽器外掛元件一樣,這個觀看方式可能會影響 YouTuber 的廣告收益,不過,由於直接來自 YouTube 廣告收益下降很多,不少 YouTuber 主要的收入來自於業配或者會員,現在也可以見到影片是直接內嵌廣告的,這讓我感覺 YouTube 這套不怎麼準確的 inbound marketing 模式是不是該修正了。

雖然現在已經拿掉了這個功能,以前 Mastodon 是可以設定把 Twitter 連結轉換為 Nitter 連結,YouTube 連結轉換為 Invidious 連結的,但預設的 Invidio.us 站停擺以後,我就沒有怎麼留心。直到 YouTube 的廣告顯著增加,開始使用 Invidious 之後我發現有些 Invidious 站因為地理位置或是利用率的原因導致速度比起 YouTube 慢多了,架了一個自己用,目前還挺滿意的。

我推薦搭配使用 Privacy Redirect 這個瀏覽器外掛,它可以自動將 YouTube 連結導向 Invidious 站。另外,它還可以將 Twitter 連結導向 Nitter 站,Instagram 連結導向 Bibliogram 站以前介紹過如果使用 Friendca 並登入 Twitter API,在時間線上就可以看到你在推特追蹤對象的推文;BirdsiteLIVE 則是將推特的推文橋接轉送到聯邦宇宙訂閱者的服務,這兩者都是使用 Twitter API 達成的,官方 API 有著速率限制或者需要開發者的帳號,Nitter 則不同。事實上,Nitter 正是受到 Invidious 啟發而產生的,也推薦大家在聯邦宇宙分享推文時多多利用 Nitter 連結。

距離我將 Facebook app 從手機移除,只在有需要時使用瀏覽器開啟已經將近 2 年了。不只是由於 Facebook 的言論管制問題,降觸及率的演算法和 app 洩漏隱私問題都讓我決心從 Facebook 移民。後來我發現,其實我也沒有使用 Twitter app 和 YouTube app 的必要,瀏覽器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不需要再安裝一個 app 然後它更新之後你也永遠看不出來那密密麻麻的隱私條款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魔鬼藏在裡面。

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you are the product. “

我並不是對大企業有意見,但我不想被大企業當成產品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