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業和"content"

記得小時候爺爺在一個長輩雲集的場合裡問我一個問題:「家齊,長大後想幹什麼?」我當時的第一個回答令在場所有人都嘩然:「我要當賣報紙的!」後來我觀察到長輩們對我答案的反應,第二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的答案便稍加調整了:「我要當的士司機!每天駕著車到處跑又可以賺錢!」

大人們還是很不滿意。

第三次我的答案:「我要當總統。」

*********************************************

我少年時的生活目標很受親人朋友的影響,別人說讀書好,我便拼命讀好書;說踢波有型,便苦練球技。我覺得少年人受人影響,很正常;只是我開紿尋找「自己」的時間,真的不算早。我大學選科時,正值科網開始冒起,我便順理成章地選了 IT 這個行業。由於很多不同的原因,令我畢業後覺得錢真的很重要。於是我當時工作的唯一目標,就是錢-也只懂錢。

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對事業的詮釋,有幾個重大的轉折點。長輩們的期望給了我第一個「事業」的概念;我少年時代家中及感情上所發生的不快事,令我對「事業」的要求扭曲到只求財的地步;可是我隱隱覺得,我並不滿足於這種「事業」。

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中,有一個怪同事,他是我大學時的學兄,我發現他對於自己的工作有一份有趣的執著。當時全世界都在考 MCSE,他卻教我裝 Linux 寫 PERL 玩 sendmail,一副反抗強權起革命的態度。雖然我當時不太清楚箇中價值何在,但覺得確實是「型」。2001年,他要「搵d野攪」,我不肯跟他去癲,因為當時 IT界要找更高薪的工作多的是;只是一次跟他的聚會中(好像是在沙田的IKEA,兩個男人去逛宜家,哈),他給了我第三個對事業的定義。他當時說,「事業可以成為一個人的 Content」(原味節錄)。

自此我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反思,自己究竟要怎麼樣的一個事業。往後的五年,我都在從事語音系統的工作,這工作令我儲夠了錢結婚,但我覺得自己很難在這工作中建立自己的「Content」。2005 年,我所屬的教會推行「標杆人生」運動,再給了我一個新的角度。若我相信上帝給我們每個人一個獨特的處境,我便該運用自己的獨特之處,想辦法在崗位上盡量發揮影響力,令身邊的人甚至整個社會向善的方向發展。

我知道自己並非一塊專注技術細節的材料。我不太懂生意,但我有創新的天賦,和勇往直前的傻勁。於是我大膽地放棄了原有事業的晉升發展機會,嘗試利用我這幾年在這行業所累積的經驗和人脈,發展一門既能養活自己,又有多點 「Content」的事業。科技若不能普及地被應用,只會令到貧者愈貧。怎樣能令到普羅大眾尤其是草根階層也可享有科技發展成果的好處,暫時成為了我事業的短期目標-當然,自己能繼續靠這事業混口飯吃,是更短期的目標。

最近又有機會跟那個怪朋友吃飯,看來他已經撈出一點成績了,還學人寫起書來。書名《Game以載道》,哈,這我也有想過,但我做的 Facebook 益智遊戲遇到一點挫折後便半途而廢了。我敢說我部份的事業觀很受他的影響,只是無論行動力,洞察力,傻勁,以及瘋狂程度,他都比我高很多班,要跟上這種步伐相信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看到書中其中一篇文章名為「理想可以當飯吃」,想起原來自己已經在社會上打滾了十年,也想寫篇東西為自己整理一下,十年來究竟自己在做什麼。

文中引用了新亞學規第五條,我也在此記下來,作為自己未來發展的一個參考:

「職業僅為個人,事業則為大眾。立志成功事業,不怕沒有職業,專心謀求職業,不一定能成事業。」

註:「理想可以當飯吃」文章引自 http://ckxpress.com/career-fried-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