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的形狀 - 初創筆記(四)

第一次聽到「儀式感」三個字,是從一位從事傳統出版業的用戶口中:「作者若想出一本書,會期望多一點儀式感,過程太容易反而沒意思。」

在接下來的半年裡,儀式感這詞語在我工作和生活的日常中老是常出現。在初創筆記(一)中提到幾位用戶不約而同提起「儀式感」的重要,是讀者購買作者 Writing NFT 的主要動機;高重建撰文《多走三步 讓 Writing NFT 成為出版新典範》,第一點建議便是「加強儀式感」。最近跟一位在機構工作的朋友見面,他帶來最近一期的《Breakazine》,主題剛巧也是「儀式的形狀」。

社群中有人曾提過,用戶在收集 Writing NFT 時需要有儀式感,因此步驟不能太簡單,然而這又有違改善產品工作的日常目標 – 減少用戶使用過程的摩擦力,轉化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都必定產生流失。誠然,儀式的定義本來便是要煞有介事,耗費能量,跟日常習慣有所分別的。在產品操作流程的適當位置加插儀式,能令用戶更有感、更值得、更有重量;反過來若在不適當的位置加插儀式,則感覺不流暢、導致用戶流失,頓成繁文縟節。 如何衡量哪個步驟需要加重戲份,哪個步驟應該簡化甚至刪掉,成為產品設計者的一大挑戰。

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期望產品的操作過程中,帶出什麼體驗?回到我們具體的產品 – Writing NFT,若說它是文字的容器,要盛載何種意義、具像化哪些價值?

讀者與作者間的儀式

傳統上,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聯繫儀式」,就是簽書。

多走三步 讓 Writing NFT 成為出版新典範

引《多走三步》一文的話,一篇文章作為讀者與作者神交的媒介,以文會友,所以 Writing NFT 最好能盛載這份關係。於是,我們在過去兩個工作週期開發了「作者留言」及「轉贈留言」的功能。作者可於出版文章時寫一段文字,附在每一篇 Writing NFT 上,有如很多書本於第一頁載有「致 xxx」的字句;這功能嘗試照顧作者出版一篇文章時的儀式感。另一方面在轉贈文章時,發送者也可以附上贈言,有如在書封底寫下一句短短心意或附贈一張書籤, 讓接收者感到多點溫度。

由於留言在區塊鏈上記錄,當用戶轉贈 Writing NFT 時,留言文字也會跟著「漂走」。

開發以上功能的工夫比想像中多,因為 NFT 附帶的留言內容,為每枚 NFT 帶來差異,令介面變得複雜,產品結構也更難理解。加入此新功能後究竟對產品是利是弊,得靠後續用戶反饋再作判斷。

強化讀者跟作者關係的點子還有許多,例如粉絲排行榜、讀者關係網、溝通工具的發展等。目前的計劃是在推出留言功能後先讓子彈飛一會,收集數據及意見,也讓用戶有足夠時間明白產品的概念,然後才進一步推出新功能。

為了體驗新推出的功能,我親自把同事在 Matters Web3 學習會分享的文字稿《發布之外:以 NFT 為量詞的出版可能性》- 的四十幾篇 Writing NFT,逐篇填上留言並手動發出給與會者。效果不錯,但果然在壓力測試下發現 bug 了,正在修。

Writing NFT 附帶的轉贈留言

發展成 Web3 出版社?

最近 LikeCoin 圈子最火的話題是高重建的新書《我不投資》的開售。CEO 在里斯本密集地跟不同的人介紹 Liker Land 和 Writing NFT,回來後表示 Writing NFT 是新事物,概念不易懂;但若說我們在經營一家「Web3 出版社」的話,人家便秒懂了。蓋因文章出版是新鮮事,書籍出版卻是大眾已明白的日常,讀者未必願意為單篇文章買單,卻很願意花錢買一本書。 目前社群中也有幾位用戶躍躍欲試, 想建基於 LikeCoin 探索出版「NFT 書」的可能性。

公司有份負責《我不投資》一書的技術支援, 同事自然想到的是公司是否也可以成為一所「Web3 出版社」,協助想出書的作者及夥拍傳統出版社出 NFT 書? 我們的想法暫時是這樣: 其一, 相比由我們包辦出版, 我們更想見到社群成員的案例成功,這樣對整個生態發展更有利; 其二,透過協助其他項目, 我們可乘機因應具體需求改善技術基礎建設和工具; 其三,公司團隊跟傳統出版業關係不算緊密, 未必是發展這塊業務的最適合人選; 其四, Writing NFT 的概念驗證還要再走一段路,結論才有意義, 現在不是轉焦點的合適時機。 然而,我們認同 Web3 出版的潛力,也會緊盯朝這方向發展的機會。

傳統出版業面對愈來愈大的挑戰,已非新聞。讀者習慣改變、通路限制、內容審查、分潤效率等,都令出版社和作者經營困難。分散式出版模式嘗試協助解決以上問題,促進知識流通,同時讓內容生產者獲得合理的回報。LikeCoin 鏈上線剛好三周年,從「化讚為賞」走到現在,嘗試過的方法雖然多樣,但願景一直未變。

CEO Phoebe 在里斯本 IPFS Camp 2022 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