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拆掉付費牆可行嗎?為何區塊勢要從 Web2 升級到 Web3? ft. LikeCoin

日期:2022 年 8 月 24 日晚上 9 時 30 分
講者:許明恩(區塊勢),Edmond (LikeCoin)
活動背景: LikeCoin 當天邀請了許明恩到 LikeCoin Discord 聊 Writing NFT 的題目。一週前《區塊勢》剛出版了第一篇 Writing NFT :《Writing NFT:不到 1 元,就能以出書的規格發行數位創作》供讀者收藏。本篇是當天訪談活動的文字記錄。


Edmond:今天很高興邀請到《區塊勢》的作者許明恩來到 LikeCoin 的 AMA 環節聊天。明恩是我們的老朋友,從 LikeCoin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便一直交流,《區塊勢》也是 LikeCoin 的其中一位驗證人。現在先讓明恩介紹一下自己吧。

明恩:大家好,我是《區塊勢》的作者許明恩。我不肯定有多少人知道《區塊勢》,所以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從 2017 年開始辦《區塊勢》這個獨立的媒體,在創立《區塊勢》的同時我還在服兵役,可能由於當兵的時候很閒,也因為有朋友在接觸加密貨幣 ── 以太幣的挖礦,所以有多點時間接觸區塊鏈的內容。一開始是從網絡上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開始看起,往後才更廣泛地看更多區塊鏈的內容。慢慢地發現原來區塊鏈有很多不同的應用,後來便對應用產生興趣。我也是因為接觸區塊鏈才開始對金融或投資等產生興趣,未接觸之前是有種所謂的「理財潔癖」,總覺得錢應該只能夠努力賺取回來的,怎能靠投資呢?但現在的我跟 2017 年的我的想法經已很不一樣了。《區塊勢》還有一個 podcast,基本上每星期會推出一集內容,主要是訪談區塊鏈行業中的創業者、專家、甚至政府機關中有心推動這個領域的人,跟他們聊聊對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的看法。我也同時在用《區塊勢》的名義在 LikeCoin 和 Desmos 擔任驗證人。

從 Web2 向 Web3 進化

我會形容現在《區塊勢》是在 Web2 的階段,他有幾個特點:第一是付費訂閱制,每星期會有三篇內容。或者有人會留意到《區塊勢》在 Matters、Mirror.xyz 上也有貼文章,還有 Podcast 上免費收聽的內容,所以其實《區塊勢》也不是完全把內容封閉在付費牆之後,而是界於封閉與開放之間的,一會兒也會繼續討論這題目。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滿掙扎的,《區塊勢》究竟是要開放多一點呢?還是封閉多一點呢?這其實有段心路歷程,一開始我是傾向封閉多一點,讓讀者碰到付費牆後,由於想閱讀而產生付費的衝動;但現在我的想法可說是往相反的方向走,希望我寫的內容越開放越好,待會我也會談談為什麼有這轉變,究竟 Web3 版本的《區塊勢》會長什麼樣子。然而目前《區塊勢》仍是一個可以每月 8 美金或每年 80 美金訂閱制的媒體。

說人話

大家或會留意到《區塊勢》的副標題:「說人話的區塊鏈圖文」。在創辦初期開始便有很多人對「說人話」這個詞語有很正面的評價:「區塊鏈這個領域就是需要有個懂說人話的人嘛!」但我會反問: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會說人話嗎?

後來我又想,說人話他其實不是一個誰能夠說怎麼樣,它是一個心態,也就是說我每個禮拜會寫兩篇文章、在錄 podcast 的時候,我是把大家當成不是全職在認識區塊鏈這個領域也不是全職的加密貨幣的投資者,所以大家沒有那麼多時間去了解這個領域,我就是假設大家對這概念完全不了解。隨便舉個例子好了,以最近寫的文章 “Writing NFT”,就是透過 LikeCoin 來發現這個 Writing NFT 這個題目為例。我想,要怎麼去闡述這一個 Writing NFT 它到底重要在哪裡?如果直接告訴大家說那你就可以來這邊發行 NFT 大家就會覺得「幹我屁事啊,我為什麼要發行 NFT?那跟你之前寫過的 Mirror.xyz 或者跟我自己在 Medium 貼文章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另外一種接入方式可能就直接說 Depub 就是去中心出版很重要。但是大家可能完全沒有聽過去中心出版,這都是一種假設就是假設大家知道這個知道那個,但是其實我猜絕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這些東西,

所以寫這篇文章我一開始選擇的是從大家比較熟悉的加密貨幣,或者是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次的去中心化金融開始。大家可能不一定有聽過「去中心出版」,但對於「去中心化金融」應該不算陌生。去中心化金融它是怎麼樣怎麼樣,那去中心出版只是另一種模式而矣。透過這樣子用大家比較熟悉的主題來帶出一個大家比較不熟悉的主題,這是我覺得《區塊勢》在我經營或每天寫文章時候的基本假設,所以我會把這樣子的一個基本假設稱為「說人話」。我設身處地從讀者角度來感覺到底他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常常在寫文章的時候花很多時間都是在揣摩讀者對於這個主題有沒有興趣,如果有興趣的話那我應該怎樣切入會比較好。這就是寫《區塊勢》文章可能比較困難的地方。

另外,《區塊勢》每一篇文章大概都會想辦法把它的閱讀時間濃縮成 10 分鐘,因為假設不是所有人都對於這個區塊鏈領域的內容都很有興趣了解,所以一篇文章 10 分鐘就是大家經已很有誠意的展現了。所以我想辦法在 10 分鐘裡面把一個主題由一開始講到結束這樣子。

最後,是我覺得很多媒體在挑主題的時候會比較像是以為大家想要來做研究的,但是我假設大家有點像是來看娛樂新聞,大家關心的是自己職場生活中周遭的事情而不是花很多時間在做研究,畢竟大家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上班,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太可能有人下班之後還想要看的很硬的東西,可能有啦但是比較少。

所以我會用這三點來說明《區塊勢》「說人話」是什麼意思:一)設身處地;二)用 10 分鐘把它說完,不能再多再多可能他就沒有耐心看完;三)與其說大家是來做研究,我會假設大家在看一個娛樂新聞或者看一個跟你日常生活中有關的社會新聞和政治新聞,看完之後他就覺得「喔!那好像跟我有點關係或者說好像未來會變成這個樣子。」如果他有興趣的話他可能看完之後可以自己往下研究,如果他沒興趣的話看到這邊就可以結束了。所以我把這這三件事情稱為說人話。

動手做

但其實我自己在經營《區塊勢》從 2017 年到現在大概是 5 年左右時間,除了「說人話」之外我自己發現進入區塊鏈這個領域蠻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動手做」,有操作過跟沒有操作過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區塊勢》常常都會鼓勵大家去裝錢包,又或者你要來試試看這個收藏 NFT 或者你要試試看參與去中心化治理。但就算我這樣說也沒有用:我發現絕大多數《區塊勢》的訂閱者可能 30% 有在操作,但 70% 的人看完就結束了。另外我實踐動手做的方式,例如空投比特幣。之前《區塊勢》空投比特幣給大家就是想要試試看比特幣的閃電網路,所以告訴他們你可以安裝閃電網路錢包,然後我們空投比特幣給大家。文章就是在討論閃電網路在做什麼事情,所以我就覺得看完這篇文章後可以拿到一些比特幣當成是一種獎賞,或者當成是好玩,大家可能會更有興趣一點。

另外,三、四年前就試過在自己的 WordPress 上面放上讚賞鍵,只是後來《區塊勢》搬家到 Substack 上,不太好用讚賞鍵所以後來就沒有辦法用。我們也有試過在 GitCoin 上面發起「平方募資」,那就是用錢小額投票,然後透過很小的投票的方式來拿到一些分配基金。還有發行 NFT,我們在 OurSong 上面發 NFT、在 Mirror.xyz 發行文章 NFT、最近在 LikeCoin 發行 Writing NFT,或者成為驗證人。

透過一種一種不同的方式鼓勵大家動手做就可以拿到一些幣。之前也有找過 leafwind 錄音然後他就會空投他的鯨頭鸛幣。這大概是《區塊勢》@Web2,我們在 Web2 裡面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怎麼說人話然後讓大家多少動動手。

理想的 Web3 媒體

但是我會說《區塊勢》接下來的目標是希望轉變成一個 Web3 的媒體。Web3 的媒體我會覺得有三件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是希望《區塊勢》成為他該成為的樣子,就是應該要是一個「公共財」而不應該要是現在這種用付費牆然後把內容分成免費讀者跟付費會員這兩種人可以看到東西不一樣,我覺得這樣子不太好。尤其自己接觸區塊鏈、Web3,看著有很多的經濟模型很多新的商業模式但是自己仍然在用付費牆把讀者分成兩邊,一直會覺得希望有天自己的內容應該要變成公開,成為公共財,也就是大家不用付錢也可以看到所有內容,這就是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樣子,比較像是《報導者》那樣。但是《報導者》又不完全一樣,它也沒有試太多 Web3 的東西,但它的模式是我自己喜歡的,就是大家去支持或是付錢給《報導者》,比較像是支持而不是訂閱,無論有沒有支持他都可以看到所有內容,那是我喜歡的模式,我希望《區塊勢》到時候變成這個樣子。

所以最後大家來讀《區塊勢》這行為會變成怎麼樣?我覺得會有三種行為。最基本的是免費閱讀和收聽 podcast;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可以在下面的「讚賞鍵」拍拍手。再進深一層的互動,我覺得是:「哇!那我就幫你拍拍手之後我甚至想要把這篇文章給買下來」,然後把文章收藏起來。

我會覺得《區塊勢》在我的理想中,最終大家可以免費閱讀收聽,進而拍拍手讚賞,最後是購買收藏這三個行為。

那其實之前《區塊勢》有嘗試過這些東西啊,包含剛說讚賞鍵或者是我把文章發到 Matters 上面也試試看大家會不會拍手,發現把文章發到 Matters 都還不錯,但是一直都會有一種衝撞:怕如果那一天我把付費的文章發到 Matters 讓人免費閱讀,會不會讓付費的會員不爽?我就很擔心會這樣,雖然到目前為止沒有收到任何人的抱怨,也沒有人寄信說你怎麼可以把我們這個付費支持的東西公開到某個地方去,但是我就是好像自己內心有一個陰影一直靠過去這樣子。

NFT 商業模式的嘗試

另外我曾在 OurSong 這個台灣的 NFT 中心化平台發行 NFT,在那裡我第一次把《區塊勢》的文章變成 NFT。這是一個新的嘗試,因為 2021 年 6 月的時候大家對 NFT 都不是那麼熟悉,透過這樣一個中心化平台它可以串接這種配套,例如串接刷卡方式等,讓大家可以買到 NFT 似乎還不錯。嘗試了半年時間,也蠻多人支持,喜歡這篇文章就到 OurSong 那邊買這個文章的 NFT 下來。但是後來發現 OurSong 就是你在哪邊買完 NFT,他就是放在一個有點像中心化交易所這樣,如果你沒有把他提出來而平台如果無法維繫下去的話那 NFT 其實也就跟著平台倒閉一起消失。

後來我到今年的二三月的時候覺得還是對自己說不過去,所以就開始嘗試是不是可以在 Mirror.xyz 這個平台開始起來。現在最新嘗試把文章透過 LikeCoin 的機制發展成 Writing NFT。

所以從 Web2 到 Web3 的矛盾就是:第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不曉得該不該拆付費牆;第二個問題是到底該不該把這些文章備份到 Arweave、IPFS 這種去中心化硬碟。其實我把文章備份上去,理論上大家如果厲害一點的話其實都可以看到所有內容,但是又覺得如果他真的那麼厲害的話其實可以看到也無所謂啦,反就是一小部分而已,這是第二個矛盾。第三個就是那我該發行 NFT 嗎?然後付費的人既然已經付費訂閱文章,他還願意收藏 NFT 嗎?這個也是我自己還不是那麼確定的事情,尤其目前的商業模式還是比較 Web2 一點,所以《區塊勢》到目前為止大概是這個狀況。

《區塊勢》的 Writing NFT

所以今天我試著把《區塊勢》中的三篇文章,就是特別為這個活動所發行了三個 NFT ,然後同時會空投一些 LikeCoin 給大家,讓大家可以試試收藏三篇《區塊勢》的 Writing NFT。第一篇是《區塊勢》成為 LikeCoin 區塊鏈驗證者的文章,這大概是去年的事情,那時候宣佈《區塊勢》成為 LikeCoin 的驗證者。第二篇是討論 Liker Social 這個 Social Fi 社群平台,也是去年的文章。最後一篇是「成為舊世界的改革者還是新世界的建設者」,這是一個 podcast,邀請 Matters 的共同創辦人張潔平來討論做這些 Web3 的事情到底是想要改變舊有規則,還是想整理一個新的規則。所以我就把這三篇文章發行 Writing NFT,然後試試看讓大家可以一起來體驗收藏 Writing NFT 的感覺。

Edmond:謝謝明恩,一口氣就把我們今天準備要討論的東西都點題了。剛才聽你說「說人話」這個部分就是挺有感的。嘗試去設想讀者對什麼有興趣, LikeCoin 在營運的過程中也是遇到同樣的問題啦,或說我們的 approach 也是差不多。就像我們有時候會說一些理財的題目,不是因為我們特別懂理財,但我們發現我們的用戶或是一些我們想拉進入區塊鏈生態的對象,他們對於「去中心出版」可能沒有認識,但對於去中心理財 Defi 這個題目挺感興趣,所以我們一般都會先談這個讓用戶動手裝錢包,然後再進入其他領域會比較簡單。還有就是聽到明恩說向 Web 3.0 前進,想《區塊勢》成為一個公共財這個目標我真的超感動。就是會令我回想到之前,我是我除了是《區塊勢》的忠實讀者和聽眾,一般我跑步的時候都都會把《區塊勢》和另一個 podcast -《科技島讀》都聽完。然後一天他突然說不幹了,我便怕連隨所有的網站的內容都沒有了。這令到我反思剛才你那句話,就是如何令訂閱的文章內容成為一個永遠存在,一個公共財的概念。其實就算不公開內容也沒有人會責怪的,只是若這樣做的話更能造福世界。

明恩:對我自己其實對於周欽華就是《科技島讀》這個創辦人,其實我是因為在研究所的時候在《科技島讀》那邊實習。我是先認識周欽華然後才開始接觸媒體。然後會成立《區塊勢》跟他也很有關係,那時候他說要把《科技島讀》暫停或是關掉(現在是網站還在的情況)。我那時候也會有蠻深的感觸就是說,這些文章其實蠻好的,我到現在寫很多文章到時候也是會回頭去看一些他之前寫過的內容。我會覺得這是個很具代表性的例子:他不是迫於什麼政治壓力,就是一個商業的決定要關掉了。但是那些內容不像是報紙一樣就是大家在家裡可以收藏,我覺得內容很值得收藏,但是如果他哪一天網站關掉,我就完全查不到那些東西。所以我就會想,我也沒有辦法保證我可以做下去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區塊勢》這些過期內容大家有付錢應該是可以拿回去的呢?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像是類似紙本的方式,可以發給大家。另外一種當然是想說從創作者角度,很簡單就是內容寫好了理論上應該是想辦法讓更多人知道,把人區分成「有付費」跟「沒付費」然後只有少部分的人可以看得到,我都覺得怪怪的。

Edmond:對,我想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去說明 Writing NFT 跟去中心出版對於

一些數位內容的意義在哪裡,譬如說我們可以想像《科技島讀》所有的文章都發行 NFT,肯定會有讀者有興趣,把某一些對他特別有意義的文章收藏起來,就算有一天《科技島讀》網站不再營運了,這個內容仍然是關聯於讀者錢包地址的一筆記錄,內容儲存在 IPFS 跟 Arweave 等的分散式儲存空間中,感覺就好像買了一本紙本書放置於家中書架差不多。就算書已絕版了但我依然有一個 physical copy,在我 Web3 space 裡面的 physical copy。

Mirror.xyz vs LikeCoin

Edmond:我們不如進入下一個想請教明恩的主題,因為剛才聽到明恩談過幾款發 NFT 的方法,有提及在 OurSong 發過 NFT,然後也說了暫停的原因。後來你又試過在 Mirror.xyz 發,然後最近也在 Liker Land 的 Writing NFT 平台上發。我想請你分享一下使用的體驗,尤其是 Mirror.xyz 跟 Liker Land 兩個平台,覺得他們的分別是什麼,及對他們往後發展有什麼想像,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明恩:我覺得 Mirror.xyz 適合的模式應該是新的創作者,就像我要在 Medium 上開個部落格,或者是想在 Matters 上開一個「圍爐」的樣子,那我也可以選擇到 Mirror.xyz ,簡單地發佈文章再鑄造成 NFT ,讓讀者收藏。相對於 LikeCoin 的 Writing NFT – 我在最近一集 podcast 開端講過 – 就是 LikeCoin 比較像是在經營一個產業,會考慮得比較多,例如接下來或有人經營圖書館或開書店,若遇到兩篇文章的作者的名稱都叫「高重建」或都叫「許明恩」,寫的標題又一樣的話,那到底哪一篇是哪一篇呢?那就有點複雜,可能就還要再往下對照哪個許明恩?或者對照幾月幾號的哪一篇文章?以前在紙本大概是不會出現這種事情因為出版量本身就比較少,但是大家都知道數位內容的量比從前的紙本多出很多。我還只談及文章而已,如果日後我們發行在社群平台上發的貼文都可以變成 NFT,哪要如果分辨每一篇貼文到底?例如在臉書上面搜尋 David Yang 吧,那 David Yang 發的貼文跟另外一個 David Yang 發的另一篇貼文,就是很難搞的清楚哪一個是哪一個。我覺得內容有一個類似 ISCN 的身分證字號是有趣的,而且接下來有了這樣的標準,才能夠在上面改一些不同的東西。

其實我現在的兩個寫作平台當然是都可以支援收藏 NFT,但是我一直有一點害怕,就是讓大家付費,所以我在 Mirror.xyz 那邊又是試著做一件事情,讓大家可以 0 元 mint 一個 NFT。只是 Mirror.xyz 那邊是在以太坊 Layer 2 Optimism 上面,所以大家還是要付大概 10 塊台幣的以太幣作手續費才能夠收藏這 NFT。我覺得那是一個門檻,不太確定說大家會否願意去花錢買這個文章,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全新的行為啦。為什麼要讓大家 0 元收藏呢?我想可能不知道多久以後,一年兩年三年四年之後我可以透過誰收藏哪些文章來稍微辨別誰是誰,就是透過他的 collection 知道是他是《區塊勢》的讀者他才會花那個 Gas Fee 來收藏這個東西。

另外,在 Mirror.xyz 那邊作者需要自己為 NFT 定價,而我常常也不知道我到底要如何訂價格。反過來 LikeCoin 這裡雖可幫我解決這個問題,但卻有點強硬 – 就是直接規定從 8 LIKE 開始,然後 16 LIKE、32 LIKE⋯⋯雖然都很便宜。

但目前看起來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大家取得 LIKE 的方式不太方便。這看起來是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大家必需要有某種幣才能夠收藏 NFT。那相對之下 Optimism 上面的以太幣比較容易取得,至少有蠻多家交易所支援這樣的提領。

這大概是我自己的感覺,就是說一邊是有明確的標準而另一邊是較開放,但是 Mirror.xyz 是較符合目前大家對於 NFT 的想像。文章也可發行 NFT 本身就是一件很前衛的事情,比較少人會進一步再想後續還需要什麼東西;讓人收藏 NFT 然後幫備份到 Arweave 就已差不多了。LikeCoin 會做得比較精緻一點,我覺得較可能會更長期一些。這是我自己目前的看法。

LikeCoin = 「Writing NFT 印表機」?

Edmond:謝謝明恩。讓我補充一下想法。我覺得最明顯的分別是 LikeCoin 現在的走向更加基進,因為 Mirror.xyz 提供自己的編輯器及以自己的機制做內容策展,然後所有人要發 NFT 的話都需要在他的平台上面發佈文章然後發這個文章的 NFT。而 LikeCoin 雖然還沒能支持任何平台,卻基本上只要是沒有擋下爬蟲機器人的網頁的話,都可以把它發行成為 Writing NFT。所以 LikeCoin 用戶對象基本上就是 Web2 世界的所有人,而 Mirror.xyz 的用戶則是 Web3 原生的。

明恩:我覺得你剛剛講的蠻有趣。Mirror.xyz 是把文章變成 NFT,所以我很自然就會把它定位為 Medium、 Matters 類似的產品。但你剛剛說像 LikeCoin 的 Writing NFT,雖然名字叫做 Writing NFT,但實際上發行的方式是直接把一個連接丟進去「印」出一個 NFT。我會說它比較像是一個印表機,只是印刷機就是只是印紙本,而 LikeCoin 就可以把任何數位內容透過印刷機「印」NFT 出來。因為印出來之後就變成「紙本」嘛,就有限量,於是便要加上一個批次的號碼。只是 LikeCoin Writing NFT 的印刷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聲音、也可以是影片等不同的東西。其實不知道如果我把 YouTube 的連接丟進去然後它會印出什麼東西,但好像可能也是可以註冊成 ISCN,應該是這樣。

Edmond:YouTube 應該不行,但是你這個比喻我覺得很很貼切。我立刻是想到高重建有一篇文章是說區塊鏈移民,就是在討論這個事情。我覺得 LikeCoin 目前的所有產品包括 WordPress plugin、把 URL 印出來成為 NFT 的工具等,都是把一個 Web2 的網站橋接過來,幫助一些本來已經在 Web2 上一直在寫文章的人都不用搬地盤,繼續按著本來的渠道以去發佈文章,卻也能把內容出版成為 NFT。

但為什麼我會覺得 LikeCoin 是個比較基進的做法呢?Mirror.xyz 從一開始就是 Web3 原生,不是它才是更基進嗎?

因為當我們以去中心化為重點的話,LikeCoin 連寫作平台和渠道都想要去中心化,不希望只有一個平台才能出版 Writing NFT,而是分散的平台,像一個個小市集那樣,那怕只是一個小網站,可能只有一百甚至幾十個讀者,也可以成為一個出版自己 Writing NFT 的一個網站。在去中心化這點上,我是覺得 LikeCoin 比較基進的。

收藏就是因為喜歡

明恩:剛剛在留言區看到 leafwind 問了一個蠻有趣的問題,讓我順便補充一下 Writing NFT 的持有者未來計劃會怎麼樣。《區塊勢》自己有一個 Discord,是由會員自己成立和管理的,我在上面聊天然後看到可以回答問題便會回答而已。我會覺得發行了 Writing NFT 後到底要怎去經營,有點像是在經營 Discord 感覺,例如

Writing NFT 擁有者到底能夠看到什麼東西或他們能額外獲得哪些 privilege。或者我先說我不會怎麼做好了:我不會做的是用戶收集之後還可以解鎖另外兩個,然後拿到另外兩個之後你還可以解鎖另外三個⋯⋯之類,覺得有點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我知道有很多的做法是這樣然後他可以帶起積極的參與,但是我會覺得有點沒完沒了。

我反而想說,希望大家收藏這 Writing NFT 不是為了後面要拿到任何東西,而就是因為喜歡這個內容本身。若覺得值得收藏的話便收藏,若覺得不值得的話就放著無所謂。

利用 NFT 經營社群

我之前幫《區塊勢》開過 slack、開過臉書、開過很多不同的頻道,然後每次經營就覺得好像可能是這個 channel 不對所以我就換另一個。最後我認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啊其實我根本就不會經營這些東西!於是那時候有會員說,「你要不要成立一個 Discord?」,我就知道我會搞砸,所以還是大家有興趣的話便自己來經營吧。我會覺得像是這種 Writing NFT,可能也是這樣。比方說有創業者手上有些資源,然後那些 Writing NFT 的持有者是他的目標用戶,那他可以基於公開的鏈上資訊接觸持有這些 Writing NFT 的人,也不需要問過我。我期待那一天會發生這種事情,雖然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發生。

Edmond:我以為 leafwind 是在問持有者是有沒有一個像是閱讀器的東西可以好好管理他的收藏。我的預想是用戶肯定會有海量的 Writing NFT 收藏,例如我每天都在讀文章的話,每天收集一篇一年都已經有三百六十五篇。若沒有一個比較好的閱讀器的話,那麼多資料會變得像一個亂亂的書架一樣吧?

明恩:閱讀器該有哪些功能這個我不太確定,可能得靠開發者去發展了。我想收藏任何 Writing NFT 都可能會有類似需求,就是收藏以後怎麼整理怎麼閱讀等功能。

明恩:那我順便回答一下 leafwind 剛剛的問題:「若把一篇其中有一篇擋在付費牆後面、封閉的文章也出版成 Writing NFT,收藏了一篇封閉的文章卻看不到內容,那到底應該怎麼辦?」

刻意在付費牆上挖一個洞

這是個好問題。就是若有用戶收藏了這個封閉的文章之後,點 view content,就會發現被付費牆擋住。然而實際上你點下面的 on chain data,或是以前可能叫做 metadata 等等的,那你可以找到 IPFS 跟 Arweave 的連結。那邊雖然格式不像直接在《區塊勢》substack 網站上面那麼的工整,但你還是可以看得到文章所有內容。所以我是想要透過這方法刻意在付費牆牆上挖一個洞,然後讓大家 – 就是有緣人 – 這是只要買了我發行的 Writing NFT 內容,都可以直接透過這樣的方式看到付費牆裡面的東西。這就是我為什麼上個禮拜會宣佈說,接下來兩週時間做這個實險。其實我還沒有膽量說接下來一年都這樣做,因為我怕明天就會看到一大堆取消訂閱的。

Edmond:我剛才聽到很有趣的表達,你說有點害怕要讀者去付費買 NFT,我覺得有點奇怪的原因是因為之前你說當《區塊勢》往 Web3 進發的時候其實是想要有一個新的 business model。如果有這個想法,為什麼你會害怕讀者付費來買 Writing NFT呢?不是應該反過來嗎?應該鼓勵他們把你訂閱的錢用來買 Writing NFT 就好了這樣?

明恩:因為現在大家同時要訂閱然,又會額外再花錢買 Writing NFT,可能我覺得這樣要人花兩次錢不太好吧?感覺很想直接送他們。但是又覺得讀者要買就是想收藏嘛,若有人想要試試看就不應該阻止。我常常在這種 Web2 跟 Web3 之間搖擺,反過來說如果我現在回到 2017 年在 Medium 上面寫文章,然後若那時我就已經有這樣子的一個 Web3 的發行方式的話,或許我就會直接在 Mirror.xyz 或者是自己建一個 WordPress,然後透過 LikeCoin depub 的方式發行 Writing NFT 開始了。

接下來可能再看半年的時間,看看能不能只透過大家收藏方式便能夠產生足夠的金流。現在我已在 Web2 上面建立了,要轉到 Web3,我一直都想要整個砍掉重練,宣佈明天開始大家都不用付錢了嗎?改用大家買 Writing NFT 支持的方式,讓我接下來文章都能公開?

其實這想法一直在我心中,跟朋友已經討論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即全部《區塊勢》的文章都是直接公開,抽走付費的機制。那大家還是會繼續付費嗎?我不知道,一直很想要做一個民意調查,如果結果是大家會繼續付費的話,那我就可以把內容全部公開;如果不繼續付費的話,某天《區塊勢》的支出大於收入的時候,那我就被逼要找另外一份工作來貼補生活了。

Writing NFT 的功能豈止閱讀

Edmond:讓我提供一個角度給你參考一下。我覺得訂閱服務跟賣 Writing NFT 其實是兩個產品,像我們玩遊戲,同時這遊戲推出 figure、海報及相關的玩具等等。我不會有種心態,說買了遊戲又買 figure 是笨了,因為那是不同的產品。像 Writing NFT 也是一樣,就是我買了某篇 Writing NFT,其實是買了一個 Web3 上的存在,不單能夠閱讀內容,也是有價有市的資產,是在自己錢包上的一筆記錄,擁有了,就是「You are what you read」,就是他代表了我的品味喔,例如可從我 NFT 收藏看出我的區塊鏈導師就是許明恩這樣。其實訂閱能買到的使用權跟 Writing NFt 是截然不同的產品。

明恩:一直會想說希望如果哪一天這個 Web3 的發行就是而去中心出版成熟的話,很希望能成為先驅,只是另一方面也很害怕成為烈士而已。

Edmond: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要不就看看在 chatroom 裡面有沒有什麼非要回答不可的問題。否則的話我們可能今天晚上就到這裡了。

明恩:用付費牆連結生成 NFT 為什麼可以內容上鏈?再回答一下 leafwind 你這提問。就是因為我通常寫完文章可能是半夜 1 點,我發文章的時候大家經已睡了,然後我要避免在《區塊勢》Discord 裡面會有 RSS 機器人會自動去抓如果有更新文章。我會 1 點半的時候先用公開的方式先發,發完之後把它 mint 成 NFT 然後再馬上把那邊文章砍掉,然後看砍掉之後隔天再 schedule 明天早上 7 點半的付費的內容。所以是先用公開的方式發 NFT,內容會先上鏈,但是大家最後要在《區塊勢》網站看到付費版本內容。

Edmond:留意到 AMA 頻道中的熱烈討論。這是一個很好的一個開始,我希望今天的 AMA 大家都能夠有所得著。另外也希望明恩看到我們這麼熱烈地支持你,可以多一點信心往你的 Web3 之路進發。

明恩:沒問題。

Edmond:那我們時間差不多了。最後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區塊勢》也有一個 Discord,大家也可以加入多多跟明恩交流。

明恩:那我感謝大家的參與。

Edmond:謝謝明恩,各位晚安。